主持人:
下面有请艾丰教授做报告。
艾丰:
给我的题目是讲中小企业品牌建设。
我讲七个案例。
案例1,海尔。为什么先讲海尔?因为中小企业一提品牌有一个误区,认为我没实力,也没钱做广告,生存都是问题,觉得只有企业做大了才能做品牌,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做品牌,普遍的有这么一个认识。把做品牌看成是大企业的专利,这是中小企业普遍的误区。我们为什么讲海尔?现在中国都认为海尔是做品牌战略做成功的企业,但我们研究一下海尔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海尔什么时候做品牌了?应该说从张瑞敏接手的时候,时间应该是1985年。海尔做品牌的时候应该是街道小厂,叫二新系统,亏损247万。不仅小,还是亏损企业,张瑞敏接手之后,在二心系统的亏损企业的小厂开始做品牌,开始实施名牌战略。有一个大家最熟悉的案例说明他开始做品牌案例,砸冰箱,什么时候砸的?就是1985年的时候。这标志着、证明着海尔从那个时候开始下决心实施品牌战略,砸冰箱直接的看法是抓质量,把76台质量不好的冰箱放在一块,张瑞敏带头拿着大锤,把76台冰箱负责人集中到一块,一起砸成废铁。直接看到抓质量,只看到抓质量还没有看透,因为抓质量并不一定抓冰箱。因为那些冰箱都是小毛病,修修补补还可以卖,不是致命的缺陷。所以抓质量不一定抓冰箱,可以定制度、处罚人,犯不上可以把76台冰箱可以卖的都砸掉。如果只看到抓质量,甚至我们认为砸冰箱是愚蠢的行为。但我们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看,又是另外一个看法。因为他的这种行动过于极端,不合格的就砸掉,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场内场外都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该砸,有人认为不该砸。所以砸完了还有争论,于是砸冰箱就是一件有争议的事件。这个事件就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新闻界要抓新闻。海尔报道说砸了76亿冰箱,报道以后消费者都看见了,消费者看见了形成一个意向,原来海尔抓质量是怎么抓的,产品有小毛病不是修修补补再出厂,必须是零缺陷,这个印象就留在了消费者的脑海里。85年海尔不出名,冰箱的牌子很多,由于这样一个举动海尔的品牌悄然而起。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76台冰箱砸烂了,牌子砸响了,砸冰箱的真正目的是砸品牌,真正的落脚点是着眼于好品牌的好名声。这就叫品牌战略,什么是品牌战略,把你的牌子造出来让大家认可。所以海尔从85年到现在二十多年,始终坚持这样的经营思想、经营战略,我叫做以实照民战略。砸冰箱是干事,不是空说的,通过一砸,你晓得他是这么做的,印象就深了,跟打广告说的我的冰箱世界一流,那不是一回事,因为世界一流是你说的,人家不知道你是怎么干的。海尔进入国际市场也是这样的办法,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先去经济发达的国家,再到不发达的国家,海尔最早选择的是世界质量要求最高的国家德国,其二第一个出口的是德国。
能不能卖很多?不可能。允许你到哪儿卖,不等于可以卖很多,而且肯定卖不多。那费这么大劲干什么?在德国卖不了很多冰箱,费这么大劲干什么?咱们佳品牌战略,为的是照民。因为海尔冰箱进德国市场了,这就是好名声,全世界最难的市场老子进去了。德国进去了,把名声造出来了,再进法国还有问题吗,再进英国还有问题吗,
海尔经营的奥妙很多,我认为最追求的奥妙,就是从一开始就实施品牌战略,而且这种思维和操作一以贯之。
[1] [2] [3] [4] [5] 下一页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