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广告门户网 >> 广告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际广告 >> 正文

机会在边缘---采访《中国广告》主编张惠辛(四)
责任编辑:阳军    新闻来源:中国广告门户网    新闻日期:2008-1-29

记者:关于中小广告公司的生存问题,他们是广告业的主体,《中国广告》杂志最近在讨论中小广告公司的生存问题,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

张惠辛:中小广告公司我称之为“成长型广告公司”,目前,在中国成长型的广告公司里绝大部分是本土广告公司。目前做得比较突出的公司,能够生存下来、发展起来的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依托政府或地方资源,它有一定的垄断性,比如未来广告公司,它是依托于央视的垄断资源。还有些公司也依托地方资源,比如地方台、地方政府和企业,经营得很好。现在真正形成品牌化的公司,各个省都有几个,我们也都很了解。
      第二,经营比较好的,我称为“小4A” ,就是本土4 A广告公司。他们基本按照4A的模式来运作,公司制度或者是运作上做一些小的修改,基本上运用4A的方式,只是规模比4A稍小,他们的人才主要来自国际4A,公司的骨架基本都是来自4A,比如同盟广告,被称为“小奥美”。再比如大连有个壹捌零,创办人就来自奥美,运作的也不错。国际4A为什么有生命力?因为他的运作模式比较科学,找到这个模式就等于找到了核心竞争力。他们的人才也大多数来自国际4A,他们在一些大公司里工作过,知道怎么去运作这种模式。
      第三,我称为“个人英雄型”的策划公司。这类做得比较好的有一大批人,像叶茂中、张家袆等等。他们的运作模式就是塑造一个神话,通过塑造一个英雄人物,带动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本土策划型广告公司品牌。这些公司也形成独特竞争力。

记者:其实,本土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外来广告集团的挑战,前几年是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黄金阶段,当中国广告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在面对国外广告集团的冲击,像未来广告公司等媒体类广告公司的媒体优势还会继续保持吗?比如中小广告公司,本土4A公司,他们有实力和“实力媒体”、“传立”等大的媒介代理公司抗争吗?他们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张惠辛:你谈到媒体类广告公司未来的路怎么走,特别是有垄断媒体的广告公司。一方面要看到威胁,比如“实力”和“传立”两大巨头,他们在国内会越来越多地掠取更多的媒体资源,然后形成整合优势。包括户外的TOM,也在收购更多的媒体资源。这种整合对国内媒体类公司有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这种威胁形成的现实过程,我认为是比较长的,不会很短——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的国情很复杂也很现实,事实上也决定了国内的大公司不可能按照国际公司的模式一往无前地来收购媒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还有人情的因素存在,为什么能垄断这些稀缺媒体资源呢?因为历史上这些公司和媒体都有非常深厚的血脉联系,很难像国外的方式那样简单。我想,将来可能会通过收购来解决这个矛盾,可能会有兼并的趋势。但是,这个过程会比我们的想象漫长得多。

记者:能不能这样理解,中国的本土公司有一个足够的的成长期,现在论成败英雄还为时尚早。

张惠辛:我同意你的观点。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信息,现在国内已经有公司走在前头,本土已经有代表性的的公司整合起来形成集团。我觉得本土形成集团需要过程,再形成抗衡力。当然,这是好事。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媒体资源都落入海外集团的手里。竞争肯定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没有人喜欢垄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 表 评 论

      姓 名:   性 别:
      Q Q号:   Email: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请自觉遵守,注意文明发言
    企业推广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