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广告门户网 >> 广告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际广告 >> 正文

机会在边缘---采访《中国广告》主编张惠辛(三)
责任编辑:阳军    新闻来源:中国广告门户网    新闻日期:2008-1-29
记者:您以前一直从事广告教育工作,通过一些了解能感觉到中国的广告教育并不能满足中国广告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

张惠辛:其实我也感觉到了,并一直在思考。在我们最近的一期杂志上也有一篇关于广告教育的文章,“中国广告教育的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案”。文章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注意的观点。比如,文章认为现在大学广告专业培养出来的广告人才并不能满足行业对他们的要求。进入行业后,广告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经过很长的一个培训期。
      有一次我问上海某4A公司的一位老总,你们公司最喜欢什么专业的学生,我原以为他会回答是广告专业的学生,结果他说不是,他最喜欢外语系的学生。为什么呢 ?他说他可以对他们进行重塑。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广告专业教育与广告行业存在一些脱节。另外在中国的学校方面,他们并不认为这是问题,他们觉得他们所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基本素质一种适应能力,而不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广告行业是一个要求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强的行业。这样分歧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广告教育与广告行业脱钩。

记者:关于广告教育,境外是什么样的状况?

张惠辛:在境外,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广告教育情况都有所不同。比如日本,在日本没有广告专业学科,那些广告公司如电通、博报堂,他们的人才来源是来自大学的一些经济学科或者是文学学科。他们的观念,是认为广告是种综合的学科,和很多专业都有关系,当把各个专业集中后就形成了广告这个大概念。在美国有广告专业,但是数量比较少。美国广告业的人员来源也是很广泛。而在中国台湾有广告专业,并且广告专业学生也进入到了广告行业。这与台湾的广告教育有关系,他们的师资来源主要是广告从业人员或者是有广告从业背景的人员。这样,中国台湾的广告教育比较能适应广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比如颜伯勤、樊志育等很多资深的广告人进入到大学从事广告教育的工作。而中国内地很多广告专业学科的老师并不是来自广告行业一线,很大一部分没有广告行业的从业经历,这当然会加剧中国内陆的广告教育与广告行业出现脱节现象。

记者:您对广告从业人员的资格评估如何看?中国广告业是否需要一种对广告从业人员的认定机制和标准。

张惠辛: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广告人才评定体系,我觉得这和广告业的业态特点是有关系的,广告是一个实践应用学科,比如一个广告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能很明显和及时地反映在绩效上,广告业的用人制度也很透明直接,如果有能力会很快的得到行业的认同。所以,广告行业所自然形成的评定机制虽然比较粗疏,但有它自身的公证性和合理性。所以是否一定要在广告圈中按一般要求评定职称,如果要制订评定机制的话是否一定要照搬其他传统行业的模式,这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广告业现存的实际能力评定标准,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是目前广告业生存模式之一。这样一个前提是必须得到肯定的。
      当然,制订广告专业人才评定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广告行业门槛过低的现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广告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个动机同样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我想,广告行业人员的资格评定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广告行业的特殊性和广告行业历史的延续性。
      广告人员的资质人证体系,还有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体系等,都是我们值得探索的问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 表 评 论

      姓 名:   性 别:
      Q Q号:   Email: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请自觉遵守,注意文明发言
    企业推广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