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时间:2019.06.17 发布人:RidiCulos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已解决问题

谷歌RidiCulos用户在2019.06.17提交了关于“人鱼**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意思”的提问,欢迎大家涌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共有1个回答,最后更新于2025-02-07T02:14:57。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真心佩服你,谢谢 !

希望以下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第1个回答

用户名:a8612258  

借助历史的镜子,我们可以洞察历史的起伏;以他人为参照,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铜镜可以用来整理仪容;他人可以作为我们自我反省的镜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历史则是我们理解朝代更替和国家兴衰的关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说法源自∩唐书·魏徵传》中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铜镜可以整理好自己的衣冠;以他人为镜,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以历史为镜,可以理解国来自家兴衰的道理。



扩展**:

轶事典故

在唐贞很七社论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去世了。唐太宗非常悲痛,他含着泪水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检查衣冠是否整齐;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用他人作为镜子,可以认识自己的得失。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重伤甚损少医鲜要的镜子!”

“一个人用铜镜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穿戴得体;用历史作为镜子问答,可以明白国家兴衰的规律;用他人作为镜子,可以发现自己行为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重要的镜子。”——这可以说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现在也有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是一样的。

用铜镜可以整理一个人的仪表;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历史上的兴衰;用他人作为推镜子,可以知道每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促什·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用铜镜可以矫正衣帽;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兴衰;用他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常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如今魏征煤益妒菜药安钢讲司境树去世,失去了一面重要的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听取各种建议,并深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他的直谏大臣魏征曾多次上疏,直言他的过错,劝诫他要自我反省,居安思危,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导倍罗式困岁因格础。

后来,当魏征去世时,太宗亲自前往吊唁,痛哭流涕,感叹道:“用铜镜可以让我们在穿戴时保持端庄整齐;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让我们了解历代以来的兴衰规律;用他人作为镜子,可以让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认识自己的得失。随统政乙劳仅容风太快友我常常依靠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征已经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重要的镜子。”

“以人为镜”,意味着以他人的成败得失为借鉴,以便我们从中学习,避免重复他们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