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广告门户网 >> 广告新闻 >> 公益广告 >> 公益事业 >> 正文

浅析业外资本进入期刊的障碍与前景
作者:阳军    文章来源:《传媒》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

    其实,传媒产业投资政策早已有所松动。2003年12月31日,国办发105号文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就是一个具有划时代变革意义的文件。第一,从总体上讲,该规定在文化投融资政策方面有两个较大的突破:一是进一步拓宽了文化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二是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强化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二,2004年12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和《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一系列政策,为我国报刊、图书出版、发行、印刷的投融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条件。表明我国出版发行市场将向内资和外资完全开放,使我国书报刊的分销服务在业务范围、地域、数量、股权及企业设立形式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均被取消。

    十分可惜的是,资本和期刊,二者都对国家发出的重大改革开放信号不够灵敏,一晃就坐失了五六个春秋。资本仍习惯于青睐纯经济领域,眼光比较狭窄,不敢进行新尝试,将一部分资本切割一块给期刊。而期刊本身也因循守旧,没有主动向资本招手示好,满足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所谓“自我滚动发展”,缺乏吸引业外资本参与的胆略和眼光。

    笔者认为,资本和期刊这两个主体,现在都到了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和迈开步伐,进行实质性合资合作的时候了。不要埋怨国家和政府,不要拿政策和体制说事,多从资本和期刊本身找原因想办法,这是开创资本与期刊合资合作新局面的主要路径。解放思想是资本与期刊自己可以握在手中并打开合作大门的“金钥匙”。

    寻找合作的“金钥匙”

    发达国家资本与媒体的融合,已有百年之久。英国《经济学人》和美国的《读者文摘》等大刊名刊,无不有业外资本投入的背景。美国的《财富》、《福布斯》等影响世界的顶级杂志,与期刊本身以外的资本合作,就像手心与手背一样不可分离。毋庸置疑,这也是世界一流期刊之所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我们简单照搬西方资本与期刊合作的模式是不现实的。但要真正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要打造出一批与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相适应的世界一流期刊,没有巨额业外资本的融入,没有期刊主动与资本的拥抱和联姻,只能如海市蜃楼般虚无飘渺。

    笔者对资本进入期刊的前景是看好的。如果没有三九集团在1997年及时投入千万元资金,《新周刊》很可能早已是人们记忆中的碎片。试想,当初三九集团以远见卓识投资《新周刊》,也许看到了未来的美景,也许就是一种开拓型试验。

    还有一些名刊大刊据说已有国外资本介入,双方收益也都相当可观。

    资本与期刊合作,尤其是向期发行量高达数百万份的期刊投资,合理评估期刊的品牌价值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有待于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业外资本,无论是中国国有资本或民间资本,还是外国资本或中国港澳台地区资本,循序渐进地与综合性大众化期刊开展合作,在确保刊物质量稳定提高,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先广告发行,后投资入股,可以相信会有一片美好前景的。

 更多精彩请查看>>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
Orange收购英国广告公司Unanimis
全球广告传媒巨头纷纷大幅裁员
英家庭互联网普及率70% 老年网民增长最快
博客称Twitter估值可达100亿美元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 表 评 论

      姓 名:   性 别:
      Q Q号:   Email: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请自觉遵守,注意文明发言
    企业推广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