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广告门户网 >> 广告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际广告 >> 正文

我们能去哪里
责任编辑:阳军    新闻来源:中国广告门户网    新闻日期:2006-4-6

  我不知道在这个萧瑟的就业环境下,我们这些研究生能去哪里。

  时间在我不断的追寻中渐渐流失。所有青春的过往终究一去不复返。当我再次站在毕业的路旁,迷茫地望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时,我却再也找不到出口。

  我学了三年新闻,内心充满着一种新闻理想,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记者。我曾参加过一家著名媒体的招聘考试。我几乎是用尽全部的努力,只为换取一份心目中的圣果。考试结束后,我顺利地进入了面试。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无此激动,仿佛那个工作就在我前面伸手可及。面试考官慈眉善目,见到我又是倒茶又是让座,让我十分感动。正在我等着考官给我出面试题的时候,考官开始说话了,我们招考不是按照成绩来选择,昨天考试的试卷我们没有改,只是随便挑几个来聊聊。我今天就不问什么问题了,你回去吧,抓紧时间找工作,千万别把这当回事。我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被考官打发掉了,而前后不到5分钟。千万别当回事,我敢说这是我求职中听到最经典的一句话。我开始听得一头雾水,回来跟宿舍的人一说,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人家早就把人定好了,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以后我还报考过几家媒体,可是他们一听说我是来自西北地区的院校,立即便没有了兴趣,甚至连我们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我不知道,媒体为什么要歧视西北地区的。

  我想媒体不行,我就找个高校吧。参加了几场高校招聘会,心里一下子就拔凉拔凉的。只要稍微像个样子的学校都要博士,我转悠了几圈,连一份简历都没有递出去。有时好不容易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家要硕士的学校,就赶紧把简历递过去,好像害怕谁从我的碗里抢走一块土豆似的。招聘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看了一下我的简历,抬起头跟我说,我们要本硕同一专业的。我想,不是鼓励复合型人才吗,不是鼓励跨专业考研吗,怎么到头来又不要了?虽然我不是个人才,但我知道我们跨专业的研究生付出的比科班出身的要多得多,也不会与他们差距太大。这时我想起一位师兄,他毕业后去了一家非常破落的高校,他气愤地跟我说,新闻系的老师都说他专业不对口。那些老师学中文、历史甚至还有学数学的,他们来教新闻就对口了,我学新闻的教新闻反倒还不对口了。现在想来,他还真是有些专业不对口。

  实在没有办法,我只能试试企业了,虽然跟我们的专业有些不沾边,但下半辈子的吃饭要紧。投了几家企业,对方倒是很客气,很客气地委婉拒绝。负责人告诉我,他们不需要研究生,只要本科生。我觉得没有道理啊,现在不是强调学历吗,不是有企业连看门的都找了个研究生吗?负责人和盘托出说,我们的活儿很简单,就是打打字,送送文件,写写材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研究生不是屈才吗。我赶紧说没有关系,啥活儿我都干。对方说,你来了我们的工资也达不到你的期望。我一狠心就跟他坦白了,给我本科生的工资我也愿意干。他还是推脱说,研究生来了不稳定,说不定你哪天就跳槽了,我们还得重新找人,太麻烦,也影响工作。我心里只是苦笑,我实在是找不到工作才来找你的,我能跳到哪里去啊?

  我一直觉得,80年代初出生的人很不幸。高中毕业时教材就换了,没考上的想复读还要重新开始;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可第二年高校就大规模扩招了,分数低得多;大学毕业的时候,碰上第一次就业高潮,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等考上研究生,以为这样总可以到社会上混混,可单位开始要博士了。有时候我真有一种再考博士的冲动,但我怕几年后,博士毕业还跟现在一样难找工作,也许那时候,单位开始要教授了。我不知道在这个萧瑟的就业环境下,我们这些研究生能去哪里。我所能做的,只是静静地等待吧。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 表 评 论

      姓 名:   性 别:
      Q Q号:   Email: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请自觉遵守,注意文明发言
    企业推广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