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爱读书。虽然是世界上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并且电子版的图书数据库建设全球首屈一指,纸质媒体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并没有因此减轻。所以美国不仅有以巴诺和博德斯为首的覆盖全国的连锁书店群,连普通的商场和超市一般都设有书柜,卖书的地方不计其数。拿纽约来说,在2005年,据统计每万人拥有的零售书店数目达到49个。
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想在美国的书店中找到中国图书并不容易,跟美国图书充斥中国大小书店和畅销书排行榜的情况大有不同。为了解现在美国书店中的中国图书的情况,笔者特地走访了加州帕萨迪那市的博德斯和巴诺书店。
博德斯和巴诺这两个连锁书店都位于帕萨迪那市的市中心,典型的连锁大型书店,不仅有2—3层楼的宽敞明亮的结构,而且一进书店就能闻到设在书店内部的咖啡厅的浓郁香味。笔者到处找寻中国图书,怎么也没找到,只好借助于书店的图书查询系统。这次总算有些效率,不过看到的中国图书并不多。中国的四大名著里面,只有《红楼梦》是摆在书架上的,其他的则都需要预定。而近现代的作家,如曹禹的《原野》和钱钟书的《围城》也都需要预定。另一位曾采访过美国书店的记者朋友解释说,通常情况下,一本新书到店后,书店会将其在书架上摆放3个月。如果3个月内没有一个读者购买,书店就会将该书从书架上撤出,退回到书店的专用仓库里。这时如果有读者需要购买,只能订购。
另外,在书店管理员的帮助下,笔者还找到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以及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当笔者问及此类书的销量时,管理员汤姆说不便透露,但是他告诉笔者,因为帕萨迪那市在洛杉矶附近,华人社区相当大,所以此类书籍还是有人看的。如果到中部的连锁书店去找的话,这类书就很少见了。可以说,这些书的读者仍然以美籍华人为主。
虽然中国图书不多,但跟中国相关的书籍却不少,尤其集中在汉语学习、旅游指南和中国菜的做法这几个方面,而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旅游指南类的书籍尤其多,并且颇多细节,甚至能让中国本土的旅行指南汗颜。
为什么中国图书在美国市场如此举步维艰呢?这主要还是跟文化观念的差异、关注题材的差异以及中国图书的宣传质量有关系。不可否认,东西方在文化观念、价值理念上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很多在中国畅销的书,本身体现的社会和哲学上的思索都是基于中国社会和东方哲学体系的,美国人虽然对东方文化充满了好奇,但毕竟只是停留在猎奇这个层次,比较深层次的东西他们就难以理解和接受,反而是电影或者电视这种大众媒体的东方题材更能吸引美国人。而且由于在翻译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作的韵味,优秀的译作还是稀缺,这个问题也就更加突出。另外,美国人关注的全球经济问题、地区冲突和反恐题材,中国国内的书籍甚少有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原因当然是国内的图书宣传力度很小,吸引眼球的功力不够,毕竟没有书商愿意拿钱打水漂,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当然,书店中大量跟中国相关的书籍仍然说明了美国人还是越来越多地关注着中国,虽然这些书籍或是美国人所写,或是美籍华人所著,但是毕竟提供了一个个了解中国的窗口。遗憾的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去看中国的书籍还是太少。让更多美国人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当代中国,确实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
来源:环球时报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