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武高汉(中国
广告协会副秘书长)
莫康孙(北京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持:张绍刚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
责编:王巧玲
主持人张绍刚: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的《名人相约星期五》,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张绍刚。提到广告,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街头巷尾、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商场地铁到处可以耳濡目染。所以有人说广告现在已经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变得不可缺少,这一点都不夸张。就在前些天,被誉为国际上最权威的一个广告节——戛纳广告节,带着它的第48届部分获奖作品来北京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展映活动。据说当时有上千位中国广告界的人士汇集到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来观看,但是当银幕上外国人的大笑伴着那些精彩的广告词结束时,我们的许多广告人茫然了,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看懂这个广告到底在讲什么。其实还不仅仅是看不懂的问题,从1995年中国参加戛纳广告节的评比到现在已经很多届了,包括港澳地区,我们只获得过三次铜奖。综合这一系列的事情,就开始有人质问我们的本土广告,不清楚咱们中国的广告到底处于世界的什么位置?这也是我们今天将要讨论的话题。
张:所以我们今天也很高兴邀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莫康孙先生,同时莫先生也是戛纳广告节上唯一的一位华人评委。另一位是中国广告协会的副秘书长武高汉先生。其实在我们的节目里本来还应该有一位嘉宾,就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院的丁俊杰院长,但是丁教授感冒发烧,特别是咳嗽很厉害,他很怕干扰我们节目的录制,所以没有办法来到现场,在这里我也想借着这个话题给所有的听众朋友提一个醒:天气渐寒,希望大家多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张:现场还有很多我们的听友,我特别想问一下大家,在听到广告界的专业人士看不懂获奖广告这个消息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觉?
听众1:我感到挺不可思议的,广告界的专家都看不懂这个广告,那一般人不就更看不懂了?
听众2:广告讲究
创意,但是你不要忘了广告原本的意义,它得吸引人、让人爱看,可是你看不懂,就根本找不到这种感觉,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失败的。
听众3:我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种广告不见得就不是好广告,因为意义上的不明确就使每个人都可以有他不同的理解,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倒觉得这是好广告。
(音板:被誉为“世界广告人盛大的狂欢节日”的戛纳国际广告节始创于1954年,是国际电影节派生出来的广告作品大奖赛。每年初春,各国广告人选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寄往设在伦敦的组委会,由评审委员会评出全场大奖、金狮奖、银狮奖和铜狮奖。40多年来,戛纳广告节以其独特的魅力被普遍认为是当今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广告作品大奖赛之一。)
张:莫先生,您又是戛纳的评委,又是纽约广告节的评委,想必没有您看不懂的广告吧?
莫:有,当然有。广告节的评委团里面有20几位评委,不见得20几个人对一个作品都有共同喜好,所以大多数评委喜欢它,它的分数就比较高,少数评委喜欢或者很多人看不懂的,自然分数就低。这个广告节上的广告作品你可以想像得到:它来自很多国家,有欧洲的,有北美的,有南美洲,亚洲,甚至南非这些地方的。他们
设计的广告首先是给当地的受众看,而不只是给我们这些评委看,因此口味是多元化的,我喜不喜欢则属于另外一种态度了。
张:事实上我觉得广告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本土意识、受众意识,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在看广告,然后专门去为这些人做广告。
莫:原来广告的意义是这样,但是比赛创意却不会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很多创意人也为了获奖——比如说水,或许他平时做的促销广告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很容易明白,但是偶尔设计一个特别的广告,不见得每个人都明白,只是故意寻求一个创意的点子,就好像我们穿衣服,平时上班下班或者上课就是一般的服装,但今晚要去出席一个宴会,那么你会穿得和平时不一样,创意也是这样。
张:莫先生,我听您话里的意思是: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看不懂广告而大惊小怪。
莫:对。
张:看不懂广告并不代表什么。
莫:对。
(信息来源:午间一小时)
上一篇文章: 谢霆锋为32C化妆品拍新广告 下一篇文章: 牵手世界,中国广告还有多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