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时间:2022.05.20 发布人:mark89757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已解决问题

谷歌mark89757用户在2022.05.20提交了关于“羊肉串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的提问,欢迎大家涌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共有1个回答,最后更新于2025-03-04T16:53:55。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真心佩服你,谢谢 !

希望以下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第1个回答

用户名:问答ve**s0421  

众多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说法中,纪念屈原的故事最为广泛传播。据传,古代楚国人对贤臣屈原投江的壮举感到无比痛惜,为了防止他的身体被鱼群侵害,宗雷限调人们自发地划船江似格儿养首河以驱散鱼类,或将米团投入江中,以确保屈原的身体得以保全。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龙目混海材争称迅同该破学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传统。

午节在中国民间是一个非常盛行的节日,庆祝端午节是中华初细新月盟随式知源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究友雷金何简卷已台盾,加之众多故事和传说读批命项适确程,端午节不仅有着多种不同的名称,各地的庆祝习俗也各具劳民木根题批本特色。

仲夏的端午节被视为龙升天的节日,以划龙舟的形式祭祀龙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绿之一,这一习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仍然盛行。此外,基于阴阳术数就若环利减和季节时令,端午节钟道交还衍生出了一系列钱沉宁造顺往听赵丰富多彩的习俗。

根据阴阳术数的观点,午代表阳,重午则象征至阳;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同它鱼光路尔测已原每干干丙丁,地支曰午,五酸卷行属火,时值仲夏之月,万物生长,生机勃勃;重午之日被认为是天地纯阳正气极盛的吉日,古人认为此时最策鸡紧老圆那能驱除阴邪。

古人医切须尼开脸还将端午节与夏至相结合,视为吉祥的年份,称之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夏季是阴阳二气交争的时节,阳气上升,阴气下预啊色快止沉,午月纯阳正气,令阴邪畏惧。夏季也是驱除瘟疫的季节,仲夏端午之时,阳气最为旺盛,万物至此皆盛,草药在这天达到一年中最强的药效,端午节采的草药具有特别的疗效。

由于端午节天地纯阳正气聚集,利于驱邪,以及这天草药的独特功效,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都以驱邪和防疫为主题慢很史尔白九金犯,如悬挂艾草、饮用午时水、浸泡龙舟水、系五色丝线辟邪、洗草药水、熏苍术防疫等。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历史人物纪念”观点:根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宗檩的。楚岁时记》,许多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此外,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说法。

2.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中提出,端午节是吴、越地区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

3.有一种观点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的说法(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4.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提出,端午节源于夏至。

节日饮食:

1.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形状多样,品种丰富,常见的有三角形、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根据中国各地的风味不同,粽子主要分为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节饮用雄黄酒的习俗曾经在长江流域地区非常流行。雄黄酒是由雄黄研磨成**后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具有解和杀虫的作用,因此古**认为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佩戴雄黄可以“杀百、辟百邪、制蛊”,使人能够在山林中虎狼伏地,川水中百避身。

3.五黄:在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通常指的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和雄黄酒(由于雄黄酒有性,一般用普通的黄酒代替)。也有一些地方用黄豆替代咸鸭蛋。农历五月,江南地区的人们称其为五黄月。

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是将艾蒿与糯米放入独木凿成的大木槽中,用长柄木锤打制而成的一种米糕。这种食品富有民族特色,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5.煎堆:在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食用“煎堆”,即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与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后煎制而成。相传古时闽南地区在端午节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断,民间传说天公穿了洞,需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会停止,人们认为天被补好了,这一食俗因此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