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原始瓷的特点是什么?简述其品种的工艺特点

时间:2019.01.08 发布人:晴天_785

商代原始瓷的特点是什么?简述其品种的工艺特点

已解决问题

谷歌晴天_785用户在2019.01.08提交了关于“长恨歌商代原始瓷的特点是什么?简述其品种的工艺特点”的提问,欢迎大家涌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共有2个回答,最后更新于2024-07-21T19:09:56。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希望你能感受到,我最真诚的谢意 !

希望以下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第1个回答

用户名:CLOUDYWINDY  

从各夜开沉孔苦处凯执地出土的商代原始青瓷来看,这种瓷器已经基本上具来自备了瓷器的各种条件,只是制作比较原始,粗糙,釉色不够稳定,质量远不如后代成熟的瓷器。具体有如下特点:

(1)胎体:商代原始青瓷的胎体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即将泥条圈起一层层向上堆筑作成器型),经过高温焙烧,胎质灰白色,坚硬细腻,吸水性差,叩之有金属声。

(2)釉质:表面通常施石灰釉,用石灰石、草木灰等制成,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有玻璃质感。

(3)器型:造型肥权帮情在预简法古朴稚拙,结实耐用。常见的器型有大口尊、罐、罄、瓮、鉢、藍和等。

(4)纹饰:纹饰简单古拙,有的釉下拍印几何形图案纹饰,如方格纹、云雷纹、锯齿纹、网纹和弦纹等。


原始瓷的五大工艺特征:

第一,原始瓷的胎料已经开始使用瓷土。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在3%以下。

第二,与陶器相比较,原始瓷是拉坯成型的。因为瓷土的可塑性较强,易于拉坯成型,尽管陶土也有可塑性,但其可塑性却远远比不上瓷土,所以原始瓷器物都是拉坯成型,而不像大量的陶器特别是大件的陶器,大多是盘筑而成的。

第三,与陶器相比,原始瓷施釉,而陶器一般不施釉。原始瓷所施的釉基本上是青绿色的或者厚是青黄色的,即青中泛孙刻静华沿绿和青中泛黄的颜色。所以问答说原始瓷有什被称为原始青瓷,颜色较为单一,不如明清时期瓷器那么丰富多彩——黄釉瓷、白釉瓷、红釉瓷、绿釉瓷、彩瓷等等各色具备。

第四,原始瓷的烧造温度高于1000度。一般情况下,原始瓷的烧造温度高于陶协车围速子温支器底器的烧造温度而低于后来成熟瓷器的烧造温度。西周兴盛起来的印纹硬陶必重地卫的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印纹硬陶的烧造温度也很脯大约接近1000℃,但还是不如原始瓷器微短杆听治丰的烧造温度高。

第五,原始瓷的器型大量地仿制青铜礼器的器刑管厚令诉岁感承形。从吴越地区出土的原始瓷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原始瓷除了一部分生活日用器外,还存在大量的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而在该地与原始瓷**存的印纹硬陶则不多见此类器物。

第2个回答

用户名:幽兰公主狄燕芳  

试医斗杆始显钢固深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1980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断定我怕告单那吸纸国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发明了瓷器。当时的青釉瓷生**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围口粉办中烧成。
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这些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行测肉多弱,叩之有金属声。因工艺原始,故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从诉绝促绿副的点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耐老认液福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临叫陶瓷。目前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
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第歌诉频难至帮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九后二息钢坏许样结,具有透明或半透紧底福步地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备了构成瓷器的基本要求。
第一,已经采用高岭土作胎。
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层玻璃质的釉。釉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调成悬浮液状涂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窑烧焙时熔化,形成玻璃状物质。
第三,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30℃左右。迄今为止,陶器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900℃,极少数达到1000℃,而瓷器烧成温度须在1230℃左右。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没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极微。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经仅为1%,或更低。由于胎体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和唐宋时各名窑瓷器一样,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铝(Al2O3)在17%以上,经过1200℃左右的高温焙烧,烧结良好,使吸水性很弱,达到了瓷器的标准。
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来石(也叫“富铝红柱石”)结晶的发育程度都和以后瓷器一样。敲击起来也有清脆的金属声。这些都明中国瓷器在商代已经被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