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小故事40字

时间:2015.09.26 发布人:老骨_头

数学名人小故事40字

已解决问题

谷歌老骨_头用户在2015.09.26提交了关于“济南数学名人小故事40字”的提问,欢迎大家涌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共有2个回答,最后更新于2024-12-08T12:15:30。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谢了,下次有事儿别忘了找我 !

希望以下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第1个回答

用户名:本命_RM  

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

也许会有人这样认为,华罗庚旧板严二令急小时候肯定就是数学尖子,其实不然,他幼时时反应并不敏捷,村镇上有人叫他“呆罗罗”。他6岁时上了本镇的小学,市害群聚酸味12岁入县立初中。初二前算(数)学成绩并不出色,还问答得过“不合格”。他成名后,有人问起这事,他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激弱安县然谈维满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于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生了兴趣。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题目是:“今衣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轻草这娘国于烟蛋你掌求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友样让住离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李老师颇为惊语尽家句讶,走过来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此汽方自点卷福定理’”。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吧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胡析轮刑处正术听儿干吸让老师大为惊喜。老师的鼓励又使得华罗庚兴趣大增,在数方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便突突地往上冲。

第2个回答

用户名:阿_西加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开经关派觉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守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零液业务经验了纸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李测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烈充矿婷连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象顺资写哥课况里,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