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是奥运经济发展的“传导轴”。据初步预测,中国传媒行业最少将获得6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折合人民币为4800亿,而这笔资金的绝大部分基本上要在2006年到2008年这个时间段内花完。偌大的市场,中小传媒企业同样可以赢得市场的垂青,获得发展壮大的契机。
2008北京奥运会离开幕的时间越来越近,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已经实实在在地在迎接家门口的奥运盛事,和人们喜悦的热情相比,国内传媒则显得比较冷清。
2005年,媒体开设专栏、专刊和电视栏目的媒体相当少,算算也只有北京电视台有2-3个栏目,北京日报开设了奥运专刊,其余的几乎没有。一个巨大的媒体商机,2005年就这样从媒体的身旁溜走。
2006年的新年伊始,除了北京广播电台开设了新的栏目,其余的媒体到目前为止还是看不到任何的动静。出版行业也是如此,目前关于奥运的书籍不多,即使有,内容也是非常简单,在电影、电视剧方面目前没有看到任何的消息。总之,传媒行业在奥运商机的面前,显示出了传媒企业缺乏利用奥运商机的薄弱环节。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奥运传媒经济课题组发起人,常务副组长江伟华向记者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奥运受到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内的媒体、出版社、文化机构没有弄清楚奥运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则,不知从何下手;其次是由于传媒自身认为在奥运市场开发上无利可图,索性对奥运的报道不予关注;最后是北京奥运会毕竟在北京举行,除北京之外的传媒,其它地方的传媒自认为无法参与。”
而事实上,奥运会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与商业的复合载体。众多奥运营销专家认为,对于传媒行业来说,奥运带来的商机是巨大的。传媒产业的收益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奥组委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和第29届北京奥组委2008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市场推广费用;二是由于奥运派生的商机,这个商机也是全球性的,但目前更多的是国内企业;三是传媒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开放市场需要的产品,推向企业和民众。
为此,江伟华特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简单地推算,北京2008战略合作伙伴有12家,以adidas为例,adidas为成为北京2008战略合作伙伴,花费了6100万美元,如果将企业加入北京2008战略合作伙伴的最低点算作2000万美元,最高点算作6100万美元,取二者中间部分,我们将得出4050万美元,这部分仅仅是成为北京2008战略合作伙伴的入门费。再加上4-5倍的市场推广费用,那么11家企业的市场推广费用将达到16200万美元到20250万美元,这仅是北京2008战略合作伙伴的费用,没有包括国际奥组委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的11家和北京9家赞助商及供应商的市场推广费用。
“传媒产业发展对策主要的思路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伟华所指的“一手”是,国际奥组委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和第29届北京奥组委2008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市场推广费用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存在明显的市场推广需求,以后推广费用会逐步的高涨,企业间的大战将不断的升级,这将是媒体提升自身品牌和提高收益的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NextPage]
“另一手”则是奥运派生商机的市场要争取积极的谋划,媒体应采取一些活动或者其它的经营策略,扶持民族品牌,进军世界舞台。比如,媒体可以和专门的行业协会合作,扶持行业企业发展,也可以建立国内外企业交流的平台,打造行业的品牌会议。
这些策略对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实用而可行的。
“广告行业属于创意产业,规模不能说明一切,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完成一些重要项目。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可能中小企业的机会会多一点。”一位广告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对广告业来说,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形象设计活动和信息传播事件。对形象设计、文化创意、广告传播、展览展示、攻关营销、媒体发布等广告业相关领域的需求无所不在,这些都为广告企业提供了难得一遇的契机。
在机会基本均等的条件下,时机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企业就非常善于制造并把握奥运商机,北京万风堂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企业。
公司总经理柴宁告诉记者,“我们在2000年奥申委刚刚成立时,就主动与他们进行了联系。我们没有像一般的设计公司那样,仅仅提供单一的设计服务,而是邀请了几位国内最顶尖的设计师作为评委,发动全国的专业设计公司参与一些申奥的设计项目,以一种公共参与的活动形式对这些设计项目进行投标,在当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现在我们和奥申委以及后来的奥组委保持了密切的合作。”
其实,广告业的核心是创新和创意,但在争取商机方面同样需要创意。
目前距奥运召开的日期越来越近,2008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市场推广活动越来越频繁,而有的广告公司却瞄准了没有成为赞助商的企业。
一家广告公司的客户总监张先生告诉记者,一般广告公司会极力争取赞助商的广告,但我们专门开发没有成为赞助商的企业。
他解释道,一般人都认为没有成为奥运赞助商的企业一定会在奥运后落后于成为赞助商的竞争对手,毕竟奥运的广告效应是强大的,但实际上前者并不甘心于落后,反而会在广告中增加投入以期超过对手,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会借助奥运大展身手。“这种商机被我们捕捉到了,现在我们主要在开发没有成为奥运赞助商的企业。”
在挖掘商机方面,有广告界专家认为,中小型的广告公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可以直接服务于奥运会。奥运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形象与景观工作非常繁杂,工作量巨大,目前奥组委有专门的形象与景观部,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来制定奥运会的整个形象系统的规范和设计,但仍然有大量的制作和设计延展的工作需要外部的工作团队来共同完成,因此,这是最直接的机会。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