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1年的上海华联携手西单超市、华润入主万佳、北京华联上市等扩张合并案例之后,国内商业企业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合作竞争迈进。中国连锁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各大连锁企业纷纷制定网络营悄方略,研究定全国市场扩张计划,2006年主要连锁业态网点总数达到1.43万个。据悉仅联华、华联、农工商3大超市预计5年后的总门店数要将上升到2万家左右。
社区商业、便利店、主题超市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国内零售市场,并不仅仅属于大超市、大卖场。在中外零售巨头纷纷瞄准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大业态,展开激烈竞争的之际,很多零售企业的目光指向了新的商机。社区商业、生鲜超市、24小时便利店、主题用品超市等,正强劲分割国内零售业的市场份额。
2007快速消费品整个产业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良好增长背景下,呈现出景气增长局面。据上海商情-FMCG研究中心对约5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调查中显示,2007年销售额实现增长的企业占到了绝大多数,比例达到90%,7%的企业表示销售规模与上年持平,只有3%的企业表示销售有所下降。在增长的企业中有51.7%的企业的销售额增长区间在20%-50%,另有20%左右的企业增长幅度达到10%-20%,增长幅度在50%-100%的企业数量也达到17%以上。可见2007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增长比较景气,销售规模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在销售规模增长喜人的情况下,利润的增长也比较乐观,77%的企业表示2007年的利润取得了增长,13%的企业表示利润持平,3%的企业利润有所下降。
从上海商情-FMCG研究中心公布的145个“2007快速消费品金品榜”中,品牌格局大体稳定,品牌更新率总体保持在10%-20%之间。其中大品类格局基本稳定,而一些中小或细分品类则竞争激烈,相比上年有超过30%的品牌更新率,这些品类包括藕粉、核桃粉、食用糖、奶酪、麻油、芝麻糊、乳酸菌饮料、抑汗香体产品、防虫产品、毛巾、粉丝、湿巾、手部护理品、润唇膏、面贴膜、百洁布、内衣、内裤等。
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引进中小超市、便利店入住社区,为居民提供一体化、品牌化的零售服务成了日益强烈的行业需求。北京市商委在《当前社区商业建设中的工作要点》中建议:新建小区原则上以500米为半径,步行5至10分钟,建一个社区连锁便利店,每个社区至少要引入1至2家有实力的国内连锁企业区,并根据需求使便利店搭载餐饮、修理、洗衣等功能。同时,各区县还要在政策上支持社区商业企业加盟、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快老店改造。在上海,联华、华联、农工商、正章洗涤、华氏药房等品牌连锁企业都进入了社区,甚至联华0K网、富尔网络、梅林正广和等也把电话订购、网上购物的终端延伸到了社区。社区居民走出家门甚至不出家门,就能获得称心如意的商品和服务。
上一页 [1] [2]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