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内需市场并未实质性启动,体现不出规模效应。在全国百万千瓦级别的电池产能中,只有约十万千瓦的电池产品用于国内装机,其余都用于向德、美、日等太阳能发达国家出口,实际上消耗了巨大的能源。
新能源,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发电、沼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共识。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能源发展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能源消耗方面的节能减排;二是通常所讲的新能源,即核电、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三是以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燃料的发展;四是囊括了从电力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智能电网的应用。未来新能源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有望获得较高的收益,国家对其的扶植力度也决定了市场的高预期。
新能源行业是革命性的历史变革,新能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汽车和建筑等传统产业链的渗透和延伸,将有可能形成一个能够支撑中国下一个经济繁荣周期的产业群。我国已把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努力在危机过后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在发达国家正借机重塑经济竞争优势的今天,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如何使经济走出低谷的策略性选择,而应充分重视对可能影响中国未来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性(新能源)产业的前瞻性投入。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总投资预计将达4.5万亿元,能拉动全社会总投资9万亿元。
大趋势已经非常明朗,中国若能在科技发展上扎扎实实往前走,重新审视国家能源战略,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并在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中取得主动,危机过后,中国一定能够走上更加坚实的发展道路。
上一页 [1] [2]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