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推销电影的钱少得可怜,咋办?
《疯狂的石头》是这么来运作的。演员没有名气,就先打出品人刘德华的旗号,借上海电影节娱记最集中的时间做了一回宣传,并联络某著名媒体做为期一周的宣传轰炸得到媒体的高度评价;上映迫在眉睫,又没有宣传费用,就在成都、长沙、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进行免费的口碑场放映,于是口碑相传加媒体自动的高度配合,一次以口碑冲锋陷阵的奇兵式宣传就此大功告成。
广告途径还有很多。
最行之有效的是名人效应。就拿最近的《梦想照进现实》来说,徐静蕾在电影上映前一个月,利用一切机会在镜头前展露笑容。坚持每天一博客,通过王朔来说她和电影,录制电影主题曲,出任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出资成立鲜花盛开基金,担任某品牌的代言……
鉴于多数人没有徐静蕾的美貌智慧与人气,那么用大牌客串演员这招也不错。请不起一线的演员,请一线的其他领域名人总可以吧。以《血战到底》为例,那威那小嘴和刘仪伟刘厨师一客串,顿时让人笑得摇曳生姿。名人效应不就出来了?费用?那威在那片里的片酬也就万把块钱,关键要看你有没有“料”能游说得动人家。
常规的宣传手段,比如海报抓不抓人眼球,怎么渲染题材和故事情节,有没有绯闻来制造效应等等,好歹让人有点那么个印象。
这一切的传播,请牢记,媒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当然还会遭遇到这样的状况。没钱,横竖是没那么些钱,咋办?
请务必牢记,您现在身处的是网络资讯发达的全球化时代。截至2006年6月底,咱们国家网络游民的数量已经到了1.23亿,几乎十分之一的人口。并且可以想像的是,这堆人基本可以覆盖到电影院里看电影的那堆人。
站在网络巨人的肩上,用小钱办大事!
看一个超级典型的例子。还记得前天提到的那本轰动全球的以3.5万美元投资博2.4亿美元票房的恐怖片《布莱尔女巫》吗?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那几个学生倒腾完了这个片子后,在电影上映一年前,建了一个网站。网站首先在学生中有了名气,然后就口口相传地扩散到世界各地,《布莱尔女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布莱尔女巫》的另一招手段也很毒辣。作为一个恐怖片,它有资本在各大录像带店贴“寻找女巫布莱尔”的寻人启事营造气氛。于是人们信以为真了,于是争相寻找那个叫布莱尔的女巫去了。这点,在香港如今已经运用自如,艺人们拍个鬼片就爱说自己撞着灵异事件了,道理相同。
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笼络观众,推销出你的才气和灵气,千万别藏着掖着。尽人事,听天命。有满腹电影才华没有找到出路?有超级棒的剧本还没被人发掘?或许你可以找我们。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