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艺】
或许,“播客”对于你来说是个很陌生的词汇,甚至会让你感到一头雾水。这个被称为“有声博客”的新兴媒介,如今已经成为“网虫”们的新宠。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可有可无的摄像头,就能够成为一名网络“播客”了。你的播音或许可以得到献花,或许会被扔臭鸡蛋,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你自己,谁也没法把它从网上撤掉。
“可以听的报纸”
时至今日,“播客”的成员数量正在迅速扩大——前教皇保罗二世、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豪门艳女帕丽斯·希尔顿,都是忠实的播客。不需要靓丽的外表、甜美的嗓音,也不需要通过任何普通话考试,只要你有欲望表现自己,“播客”都会接纳你。22岁的大学生小王,从小就喜欢电台里那种声音的魅力。一年前他加入了“播客”的行列。如今的小王已经是资深的“播客”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录下一天的心情,然后再放上网和大家分享。
2004年4月诞生的播客,最初在google上的相关搜索结果还只有寥寥十几条,等到同年的10月8日,这个数字就奇迹般地上升到了13000条。10月30日,已经达到85700条。据悉,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费城每日新闻》和《丹佛邮报》等都开始涉足播客,推出“可以听的报纸”,美国的一些大学甚至已经开始尝试播客教育了。
雨后春笋播客网
中国播客网的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拥有总共900多节目数的中文播客,涉及70多家频道。最早的播客网“土豆网”,从2005年4月15日正式服务至今,已有十几万注册用户,每天浏览人数达五六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播客人数已达20多万,而菠萝网、派派播客网、波普播客、播客中国等播客网,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前景还是未知数
知名网络评论人方兴东表示他很看好“播客”,他的理由就是“会说话的人总比会写字的人要多得多”。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网友小米认为,虽然也听过“播客”,但它现在还是个小众化的东西。“在网上播放自己的录音却是很有趣,但过程繁琐,没有写文章来得简单。”小米说,而且这种音频文件往往体积很大,下载需要较高的带宽,因此,虽然Web2.0的概念被炒得红红火火,但“播客”在某些宽带尚未普及的地方,不会如此流行。
相关链接
PODCAST(播客)作为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初期借助了苹果电脑出品的iPod得以实现,而“播客”一词,也是源于苹果公司的i-Pod和广播(broadcast)词的联合。
上世纪80年代,美国MTV的当红明星亚当·克力发明了一个叫做iPodder的小软件,可以将传送到网络上的音频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他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甚至还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声音节目上传,与他人分享。
来源:新民晚报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