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长虹】
2006年1月2日凌晨两点,6个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年轻人在世桥国贸5号楼的办公室里,完成了中国第一份财经网络杂志《财经文画》的创刊。尽管眼睛红肿,连着两天没有合过眼睛,一个多月以来的辛苦都被眼前的喜悦一扫而光。
我们彼此打趣着笑言:不知道若干年后人们重新编写《中国新闻史》的时候,会不会把我们的今天记入历史。
网络的影响力日渐强大,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这对传统平面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借助新技术找到传统媒体的增值点,一直是《财经时报》探索的话题。传统门户的方式已不可能,自有网站又很难突破现有格局,探索陷入了僵局。
而此时,以网络杂志、博客、RSS阅读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形式,正方兴未艾,显示出勃勃生机。这让《财经时报》眼前一亮,能不能创造出我们自己的财经网络杂志?它有Flash、视频、音频、文字的表现形式,可以满足读者多元化接受信息的需求,这是传统纸媒和网页都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不仅如此,他采用网络下载或者在线阅读形式,把《财经时报》的传统读者引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网络财经世界,而且还能拓展更多的高端读者。以纸报+网络杂志的运行模式,将带给《财经时报》巨大的生机。
这是一个创新的想法,所有《财经时报》的员工都为这个想法激动不已。
想到就做!只有先发制人才可以保证我们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绝对优势。
2005年的12月,《财经时报》总经理王国胜找到了我,希望我能组建《财经时报》E媒体部,专门负责《财经时报》向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拓展。此时,我正担任市场风云版块的主任编辑,在IT领域有一定的经验。短暂的思考后,我接下了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任务,着手从平面设计、软件技术、发行平台、合作伙伴等全面的准备和筹建。那是一段充满辛苦但又乐趣无穷的日子,尽管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但每一项突破都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喜悦。年轻的激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荡着我们对这项工作的热爱。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还陆续上马了手机WAP读报、手机彩信读报、X档案收藏报纸文章等新业务。
在门户网站们为PV量争得你死我活,纸媒在为发行量、发行渠道一逐高下之际,《财经时报》却独辟蹊径,在自有网络杂志《财经文画》上一跃摘得了第一 ——成为中国第一个财经类网络杂志。
在《财经文画》创刊只有短短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它的单期下载量已经突破100万!
5月16日,业界著名电子杂志平台POCO总裁姚鸿、杂志中国总裁朱人杰、Xplus副总裁林益发、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Sohu网副总编方刚等传媒精英共同见证了《财经文画》的发展轨迹,见证了《财经文画》由0到100万的加速度。
100万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知道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财经文画》不仅仅是《财经时报》内容的电子版,它的读者群更年轻,对信息的索取也更加主动。从第5期开始,我们新设了商务生活版块,包括投资理财、健康、职场、旅游等方面内容,这是一个以白领阶层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版块。从第11期开始,我们增设了“文画观察”,剖析泛财经领域的经济生活与社会话题。今后我们在内容上会有更多的创新与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服务于中高端人群的杂志,关心他们所关心的领域。
资本逐利。网络杂志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朝阳产业,每天都会有新技术出现,每天也都会有新的竞争者加入。这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内容定位到新技术应用,从市场推广到广告销售,每天都充满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做了,可能没有机会,不做,就一定没有机会。”在《财经时报》打造创新媒体平台的大理念下,《财经文画》将成为它勇于尝试创新的桥头堡。
E媒体部大事记
1.2005年12月14日,手机媒体《掌上财经》正式开通。Wap网址为:wap.cjsb.cn. 2.2005年12月21日,《财经时报》X档案上线,读者实现电子收藏文章。
3.2006年1月2日,电子杂志《财经文画》正式创刊。杂志为双周刊,每周一出版。
4.2006年1月16日,《财经文画》第二期上线,并与POCO、XPLUS、杂志中国、万众传媒、SOHU等相关电子杂志网络发行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行平台达15个。
5.2006年2月13日,《财经文画》特刊——《财#色*@情$人节》出版。
6.2006年3月20日,《财经文画》第一次改版,增加"商务生活"板块。
7.2006年3月,《财经文画》第六期,杂志由双周刊改为单周刊。
8.2006年4月3日,《财经文画》第七期,增加读者互动内容。
9.2006年4月24日,《财经文画》第10期新增"文画观察"版块。
10.2006年5月8日,《财经文画》单期下载量突破1,000,000. 11.2006年5月12日,第一百万个幸运读者产生。
12.2006年5月16日,《财经文画》主办"新媒体势力崛起与互联网产业新经济高峰论坛", Sohu网全程网络直播了此次盛况。
来源:财经时报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