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尘埃落定,台湾传媒的采访战告一段落,但是,传统媒体又再回到广告争夺战中。
近年,台湾广告这个饼愈来愈细,但争饼食的媒体愈来愈多,除了报章、杂志、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之外,还有不断涌现的新科技媒体。
在粥少僧多的态势下,传统媒体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政府及商业的“置入性 行销”,即是“广告新闻化”,以新闻采访稿的形式去刊登广告。
台湾的广告,随经济萎缩,广告量由一九九九年的二百二十一亿港元,跌至一百二十八亿港元,而报纸所占的广告量,则从一九九九年的六十五亿港元,跌至三十五亿港元。
可以说,台湾报纸,现在正处于生死存亡边缘。
以《中国时报》为例,大家就可以看到:每一份报纸,售价十元台币(港币二元三角),但成本却需要二十七元五角台币(港币六元四角),以目前的广告量,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份报纸。所以,报纸之间要剧烈竞争,报纸与其他媒体亦要竞争。
以前在香港,曾经有过一句话:“如果想害人破产,就鼓励他办杂志。”没想到,这句话如今搬到台湾,就很切合媒体用,要在台湾办报纸,破产容易发达难!
可是,香港就有一个黎智英,二○○三年五月,到彼岸创办台湾《苹果日报》。当时,明知台湾报纸难办,但他抱持“形势愈乱愈好”心态,去蹚这浑水,以为自己是猛虎,是过江龙,要去与地头虫抢饼仔食。结果,水愈搅愈浑。
黎智英愿意烧银纸又如何,还不是与台湾报纸揽住死!两年下来,包括投资在内,台湾《苹果日报》已经蚀了十五亿港元。壹传媒的股东,这次又做了冤大头!(易敏 原载于东方日报)
来源;凤凰网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