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平面媒体广告费用,占其营销推广费用的比例为50%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减少了10%到20%左右,原因是有些企业的营销策略需要调整,暂停了广告投放楼市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对一些人无关痛痒,却对另一些人的工作和心情影响甚深。
田先生是上海某报社的房产广告经理。近几个月,他经历了这样的心态变化:初时窃喜,继而失望,来到眼前的9月又带来新的希冀。
陈先生是某知名开发商的营销经理,怎样加快楼盘的销售,他为此绞尽脑汁却苦无良策。
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卖广告的和卖房子的,各有各的苦恼。
报纸房产广告减少
几个月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发生了逆转,楼盘销售由火爆变为停滞。这对平面媒体的房产广告将带来怎样的影响?田先生最初把它解读为一个利好消息:之前,楼盘太好卖了,开发商不愿打广告;楼盘卖不动,将使他们对广告的需要增加。
但是,近几个月的实际情况,对田先生等人来说是事与愿违。开发商在平面媒体投放广告不仅没有增多,反而大幅减少。
在上海各大报纸中,有三四份报纸被开发商视为房产广告投放的主流媒体。近两个月,它们的房产广告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其中一家日报的房产广告收入,之前每个月在1000万元左右,7月的统计数据则是800万元。其他几家报纸缩减的幅度更大。上海成全置业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忠介绍,这家报纸在广告产品、增值服务上做了很多创新,对开发商的吸引力增强了,这使它受到的影响比其他报纸小。而陈先生经过观察,用“锐减”来形容一些报纸房产广告量的变化,他的依据是房产广告的版面数量。
全忠认为,今年,报业的房产广告收入减少,看来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房地产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单单上海如此,其影响是全国性的。北京一份主流日报的业绩印证了他的观点。这份报纸日前公布的收入和利润,与去年相比,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它自己和一些机构的分析都提出,这主要受累于房产广告收入的锐减。
田先生的心态却相当乐观。他判断,在接下来的9月、10月,房产广告的量肯定会大大增加,因此颇为期待和雀跃。每年的7月前后,都是房产广告的淡季,而9月将带来丰盛的订单。
企业缩减广告预算
从来自开发商的信息看,房产广告量的回升将是有限的。7月少、9月多,一方面,这是房产广告阶段性分布的特性;在另一方面,今年平面媒体的房产广告收入,总体上很可能仍将大幅减少。很多开发商都缩减了2005年的广告预算,减少的幅度在一半或一半以上。
广告费用调整的幅度和出发点,各开发商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首先,企业调整了对今年销售额的预期,营销推广费用相应缩减。开发商确定营销推广费用的通常做法,是对销售额进行预估,销售额的2.5%~3%作为营销推广费用,而平面广告投放费用,往往占到营销推广费用的40%~80%。楼市转折后,上海万科的全年销售任务减少了一半,营销推广费用的预算也减少了一半,广告预算的缩减也在一半左右。合生上海公司的全年销售任务由31亿元调整为12亿元,营销推广费用也随之进行了相应比例的调整,广告费用的缩减在一半以上。金地上海公司也根据销售额任务的调整,把推广费用减少了一半。
其次,基于对市场的判断,一些企业策略性减少支出。嘉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陈陪思表示,他们的判断是,市场尚有不明朗的因素,这种情况下,宁愿选择更谨慎的财务方案。楼盘还在建设之中,不能偷工减料,费用减不下来,目前对广告推广费用进行了大幅调整。
楼市新政策出台以后,该公司削减了营销推广费用,减少一半左右,而其中平面媒体广告费用,缩减的幅度在一半以上。因为它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支出总额的调整,二是对支出结构的调整。以前,平面媒体广告费用,占其营销推广费用的比例为50%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减少了10%到20%左右。对网站、电台等媒体,嘉华将尝试增加广告量,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主流报纸广告的效果也相当有限,而网站、电台等媒体打广告价格很低,也许性价比更高。
陈陪思笑着说,“更节省地打广告”是原则之一。同样数额的一笔费用,用于在同一份报纸打广告,以前用2到3个月,现在则要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最后,由于项目的营销策略需要调整,一些企业暂停了广告投放。一家企业发现,自己在浦东三林的一个项目,其项目整体的营销策略要重新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旧的推广方案推翻了,新方案还无法制订,于是暂停了所有广告。自6月开始,中海发展上海公司也停止了向平面媒体投放广告。它在上海仅一个在售项目,是别墅产品,近3个月来,差不多每个月售出一两套。和促进一两套的销售相比,采用怎样的策略完成整个项目的销售计划,显然是更为根本的问题。
营销追求“精确定位”
自5月开盘以来,嘉华在上海的大盘“慧芝湖花园”已举办三次活动,包括车展、摄影展、商务礼仪培训等。有的活动目的是回馈业主,强化“国际社区”、“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楼盘形象。有的活动则是为了挖掘潜在客户,促进销售。9月1日至4日,“慧芝湖花园”还将在南京西路梅龙镇广场进行路演。陈陪思表示,通过报纸广告进行推广,是解决覆盖面的问题,而路演等活动营销,则更有针对性。
广告投放少了、活动多了,这并不是嘉华等一两家企业的特殊行为。开发商们不约而同,开始拓宽营销方式,追求推广的“精确定位”。最近举办活动的楼盘不计其数,如金地的“格林世界”、万科的“兰乔圣菲”、合生创展的“合生城邦”,分别举行了以促销为目的的车展、烧烤晚会、餐会。
以前,开发商也有进行活动营销,但非常少。举办一次活动的费用,通常在10万至20万元,和报纸广告相比,成本低得多。但它的时间、人力成本却更高。“以前大家是懒得做。”一位营销经理表示,“房子好卖,费这个劲干吗?”
这些活动的效果如何?目前,谁都心里没底。在强化楼盘形象方面,或多或少有作用,但对直接促进销售,大家都没有明显收效。除了搞活动,在社区派送宣传单、打横幅广告,向特定人群发短信等等,也成为一些楼盘重新发现的营销方式。
“营销方式多样化是一种趋势。”全忠表示,在广州、深圳,营销手法的翻新是在2001年左右,随着市场成熟度、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企业开始综合使用广告、客户关系营销、活动营销等各种手段;在上海,这个时期刚刚开始。
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带来营销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成熟,但对陈先生来说,转变的过程实在不那么美好,各种营销活动使他又疲惫又迷茫。“为了促进销售,开发商什么招数都在尝试,但什么方法管用?谁也不知道。”他说。(记者:丁小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 表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