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方面应该抢占就抢占,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受众的忠实感和归属感。 眼看着加入WTO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中国传媒业“风吹不着,雷打不着”的日子即将一去不 复返了,那么,如何应对日益开放的传媒市场,在国际传媒集团的虎口狼牙下争得一杯羹甚至能 够有所发展呢? 根据 内地传媒业最近的动向,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四种武器。 武器之一:组建传媒集团,力争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国内A股市场 上,有四家以传媒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1997年上市的“中视股份”,主要从事电视剧的投资和 拍摄等;1999年上市的“电广传媒”,主要从事广告、网络以及节目等的电视业务媒体;2000年 先后借壳上市的成都商报和中国计算机报,上市公司名称分别为博瑞传播和赛迪传媒,他们主要 从事报纸的发行、印刷和广告,其中赛迪传媒还通过收购的方式对报纸的广告经营权作价。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国内还没有规范媒体融资的法规或政策。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允许部分外 部资金进入报纸的经营性资产,但是有关人士担心具有逐利本性的资本会削弱宣传喉舌的作用。 据悉,有关媒体融资的法规政策细则正在制订中。 需要指出的是,香港凤凰卫视就是通过上市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近期的巨大发展, “凤凰卫视”也是香港创业板中为数不多的坚挺股票之一。 武器之二:学习中国石化总公司,先行抢占现有市场。 中国石化总公司在外国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在很短的时间内或购买或兼并,建设起 了全国性的加油网络,如此的反应速度令人吃惊,可以肯定的是,在外国石油公司进入时,留给 他们的将只有一条道路——入股经营。 因此有经济学家指出,现在中国媒体应该先行设立壁垒,提高准入门槛,对于市场应该能抢 占就抢占,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受众的忠实感和归属感,尤其是报业的发行网络建设,一定要 抢在外国人之前进行完毕。有条件的媒体还应该努力向国外发展,适当打一打“防守反击”,挫 一挫外国人的锐气。中央电视台节目有望落地美国和上海卫视节目有望落地台湾,都是好的尝试 ——尽管这些举措大都是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
发 表 评 论 |
|